每年高考志愿填报,总有一部分好心专家告诉考生,哪些专业热,哪些专业冷领航优配,哪些专业是天坑。
但最终结果,“热门”专业,终有考生不能如愿,“冷门”专业,一样计划招满额。
现在录取通知书来了,那些好心专家又来提醒了,如果被录取到XX专业,学历再高也没用,大二时一定要转专业!
平湖一柱天生愚钝,实在弄不明白,这些专家真的是出于好心吗?是何居心?想表达何意?
【被迫走上表演路的艺术家】
电视剧《我的丑娘》不少人都看过,都为“丑娘”叫好。
扮演者是著名表演艺术家、国家一级演员张少华,央视《艺术人生》曾三次采访她。
节目中,主持人问张少华:“您戏演得那么好,想必从小喜欢表演?”
可是张少华的回答出乎人们的意料,她说:“我小时候不知道什么叫表演,所以也谈不上喜不喜欢,我是被迫走上表演道路的。”
“这是怎么回事呢?”主持人非常惊讶。
“当时生活困难,家里没饭吃,剧团到村里来招演员,说管饭,我就报名去了!”张少华说。
“那您怎么演得那么好呢?”
“你说不能白吃饭呀,是不是?吃了饭领航优配,你总得把工作干好吧!后来干着干着,就有点干上瘾了……”
张少华的话给我们的启示是,每个人都有多种才能,一件事情,当初并不喜欢,但只要想干、努力干,就能干好、干出个样子来!
这给我们当下准大学生以深刻的启示,你若被自己喜欢的专业录取,那就好好学,一心一意学下去,学出个名堂来;
若是被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录取,那就相信自己能力,学着学着就上瘾了,一样也能学出点名堂来了。
【中和位育】
【中和位育】
北京孔庙悬有一块“中和位育”匾,出自《礼记·中庸》,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”是儒家的核心口号,是修养功夫之极致。
“中和”是目的,不偏不倚,谐调适度;
“位育”是手段,各守其分,适应处境。
人做到中和了,则天与地就各安其位了;
天地各安其位了,万物也就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发育了。
人是万物之灵,无所不能。但人生伊始,要生活于环境,依赖于环境,在环境中生长发育。“前途是光明的,道路是曲折的。”顺境也好,逆境也罢,要想成就大事,就得先适应当下环境,在当下环境努力向上……
就像艺术家张少华,哪怕是为了吃饱饭而被迫当演员领航优配,“干着干着,就可能上瘾了”,干成了艺术家……
至于就业,那是4年以后的事,你要相信,大学专业绝对不是随便开设的,一定是社会需要的,只要学得好,再冷的专业也好就业。
比如土木工程,你的学识要超过梁思成,比如生物,你若超过童第周,比如化学,你若胜过杨石先,比如环境胜过王兴文,比如材料超过马晓龙……
如果你的学问如是,还怕找不到工作吗?
有人说,你说话倒是轻巧,但这些都是大家,谁能比得了?
嗻,一句话取齐,不想努力,想和“包分配”时代一样,上了大学就“躺平”,毕业就能有工作,“干活不累,工资翻倍”,这样的专业,对不起,现在真不没有!
不要说你上了一个被人称为“天坑”的专业,就算是你学了一个热门专业,一样也要努力,要奋斗;反之,若是学不好,甚至学不会,考试挂科难毕业,将来一样找不好找工作,甚至找不到工作。
更何况,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,行业迭代周期越来越短,现在的热门,4年后是不是还这么热,也未可知?现在的热门专业,毕业遭抢,可是,4年后你毕业,岗位都“抢”满了,也可能不需要人了,你怎么办?
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社会是大家的社会,不是我们个人的社会,如果一个人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去做自己喜欢事,那就要去学习喜欢自己所做的事。一个具有“中和位育”思维的人,无论是“做自己喜欢的事”还是“喜欢自己所做的事”,都会随时间的推移,将自己慢慢“理顺”,干出一番大事来!
最后,再讲一个“把不喜欢的专业‘熬’到终点”故事:
在河北有一个女孩,喜欢心理学,心仪大学是浙江大学。
但是女孩高考成绩并不理想,1999年夏天,她极不情愿地被父亲送到了河北建筑科技学院(现为河北工程大学)学习勘查技术及工程学。
女孩的这个专业,是被调剂过来的,属于冷门专业、“又累又穷”专业之一,“远看像要饭的,近看是勘探的” 道尽了该专业的苦涩、艰辛与真实。
可是,父亲告诉女孩子:“上什么学校都不要紧,是金子总会发光的。”正是这句话把女孩子留在了“勘查技术及工程”。
但是,女孩仍不甘心于一辈子“勘世界”,于是考研时想跨到心理学专业,但无奈,天不佑人,不得已还是被调剂到昆明理工大学地质专业。
后来,女孩终于进了浙江大学读博,但专业却成了海洋地质方向……女孩说:“即便在读研读博期间,我仍未能对专业心生喜爱”……
“尽管求学至博士阶段,我却始终未能对本专业萌生热爱之情。然则,追昔抚今,我方领悟到,青春年少时,我们或许都难以精准洞察自己心仪的专业。岁月流转,阅历渐增,我才了然于心:任何专业,一旦深入钻研,皆不免遭遇艰难险阻与枯燥乏味,这或许是求学之路上的公平法则。”
这个女孩,就是当今女科学家唐立梅,中国首位大洋深潜女科学家!
唐立梅说:“冷门与热门,其实只是相对而言,并非绝对且一成不变的概念。就我个人而言,大学时期所学的冷门专业,却为我开启了通往科学家之路的大门,让我拥有了全世界!”
“人生并非轨道,而是旷野”,在到达旷野之前,有一定的轨道,可能就是你的专业,当你把不喜欢的专业,冷门的专业当作自己的修行,把它做到一定的程度,也许宇宙就会为你打开另外一个维度,冷门专业也能有它的热度;把不喜欢的专业“熬”到终点,它就会帮你开启一个全新的界!
【结语】“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,就必须亲口尝一尝。”
2025准大学生们,无论现在被何专业录取,都应坦然接受,不要轻信网上传言,专业“冷”与“热”,“好”与“差”,仅凭现在的“高中知识”无法给出结论,唯有进了大学校园,学习了自己专业、了解了其他专业,用“大学生思维”才能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。
如果学了现在专业,觉得确实不适合自己,那就努力转专业——转自己喜欢的专业。如果因各种原因转不成,那就“中和位育”,说不定成就会像张少华、唐立梅一样,“被迫”成为了艺术家、科学家……
对此领航优配,您怎么看?欢迎留言。
诚利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